广州丫髻沙大桥保养不周 导致浑身是病
广州丫髻沙大桥(Guangzhou Yajisha Bridge over Pearl River)——拱桥:
丫髻沙大桥是广州环城高速路西南环段跨越珠江主、副航道和丫髻沙岛的特大桥梁。全长1084米,主桥采用三跨连续自锚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桥型,其主跨以360米一跨跨过珠江的主航道。大桥建成后,桥面是双向6车道。
丫髻沙大桥于1998年7月动工,2000年6月建成。当时共创下4项全国乃至世界第一:大桥跨度第一,主跨达到360米,为当时世界钢管混凝土拱桥中主跨度最长的;大桥平转转体每侧重量达13680吨,不仅居国内第一,也是世界同类型中第一座万吨转体桥梁;竖转加平转相结合的施工方法世界领先;大桥极限承载力和抗风力国内领先。
丫髻沙大桥分跨为76m+360m+76m,桥宽36.5m。边跨、主跨拱脚均固结于拱座,边跨设盆式支座,两边跨端部之间设钢绞线系杆,通过边跨半拱平衡主拱水平推力。主拱肋采用悬链线无铰拱,矢高76.45m,矢跨比1/4.5,拱肋中心距为35.95m,共设置四组“米”字形、两组“K”字形风撑。
该工程曾获2001年建设部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、2002年全国优秀工程设计银奖、2003年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。
该桥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2004年第16届年会上入选首届《中国十佳桥梁》,位列拱桥第二名。
据悉,在2005年底的例行检查中,桥梁安全专家在丫髻沙大桥发现其副桥体出现向下凹陷,主桥体吊杆横梁开裂的情况,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桥体下,负责承托重量的箱梁有部分开裂,混凝土构件也有不少破损。对此,也有桥梁专家表示:“一般桥梁的设计寿命在80年以上,通车仅5年的桥梁不应该有这样的问题。”
一直以来,大桥两边各封闭一条车道但却罕见施工,就是因为管理部门希望借此减少过桥车量,避免桥身受损。
超载致“病”不大可能 设计施工和保养或有缺陷
丫髻沙大桥使用5年就出现问题,明显不合乎常规。昨日,接受记者采访的两位桥梁专家均表示,大桥当时的设计、施工和保养很可能存在缺陷。对于有关部门将原因归结为超载,他们显然不支持。
丫髻沙大桥为三跨连续自锚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,主跨360米,其跨度在世界同类桥梁中名列前茅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桥梁专家表示,此类特大跨度桥梁和小跨度桥梁最大不同在于:其荷载主要是在结构自身以及辅助结构的重量。用专业术语来表述,即为横载。而活载(车辆、温度以及应力等)对桥梁本身影响不大。
这一阐释有力地回应了有关部门关于桥梁损坏主因是超载的说法。很显然,大桥目前出现的病情:副桥体向下凹陷,主桥体吊杆横梁开裂,负责承托重量的箱梁开裂,不少混凝土构件破损,“罪魁祸首”不是车辆超载,而很可能是桥梁横载(自身荷载)计算未够或保养环节没有衔接好。
当混凝土暴露在水或潮湿空气中时,钢筋就会被腐蚀。根据Herholdt 等人的观点,腐蚀产物可以是最初的钢量的6倍,从而产生足够的压力使混凝土开裂。另外承重钢束由于受到腐蚀引起有效横截面减少,抗拉强度不足,而导致箱梁有部分开裂。
针对上述问题,我们利用干燥空气在钢箱梁内的不断循环,能有效地防止钢架的腐蚀。干燥除湿法不仅不会像涂漆法那样增加大桥的结构负荷,既经济又环保,对于许多不便上漆的结构更是必不可少,因此在全球桥梁事业中的应用已成为必然趋势。
大桥钢箱梁内为钢板密封,无产湿设备,无人员长时间停留。因此要求除湿设备必须非常可靠稳定地运行,而且最好是排湿的产物是以气体形式而非以水形式排出。
因此应用在桥梁的除湿设备采用转轮除湿机是最合适的。广州捷达莱堡通用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DCW系列桥梁专用转轮除湿机是以上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案。
发布日期:2010-2-23
[返回上页] [返回顶部] [关闭本页]